作者简介:胡少先,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首席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指导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委员,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
作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有幸见证了会计师事务所从恢复重建到蓬勃发展,从艰难起步到走向海外。可以说,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三十多年,“会计”对于我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一门管理的学科,更是一种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征程。
勤能补拙 惟学无际
对于像我这样出生在普通农家的人,在当时城乡二元体制下,想要实现“农转非”身份的改变,“脱掉草鞋、穿上皮鞋”,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只有参军提干或参加高考、中专考试两种途径。我是幸运的,当年金华汤溪虽是浙中欠发达的农村丘陵地区,但汤溪中学却有一批关爱学生、知识渊博、敬业负责的好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于1982年以454/500分的成绩成为金华地区高中中专考试第一名。由于出身农村,对选什么专业懵懵懂懂,填报志愿也是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的。记得我的第一志愿是浙江水利电力学校,却机缘巧合般被当时的第二志愿浙江财政学校录取。不曾想,这让我与会计结缘至今。
在浙江财政学校求学之前,我对会计的认识无非是生产队记分员的工分簿、大队会计的铁算盘,但自忖既入此门,就要有一番作为,才无愧于心。在校两年间,我系统学习了财政、会计、税务等相关知识,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由组织分配到浙江省财政厅,并被选入天健的前身浙江会计师事务所。1985年有幸被事务所选派参加财政部在中山大学开办的对外经济财务培训班,同年又参加了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与中山大学管理系合办的国际会计与合资企业管理讲习班。随后,我分别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会计专业自学考试和1991年首届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3年至1996年,在职攻读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师从孙铮教授。1991年上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财政厅首批国际审计实务培训,被委派至当时全球华人执业最多的香港关黄陈方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在香港的交流学习经历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注会行业的国际同行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鲁迅曾经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这句名言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努力将自己最朴素的理想变成现实。1985年我撰写的《试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一文发表在《浙江财税研究资料》,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当时信息的传递、获取方式还很单一,所以收集资料、查阅书报只能去图书馆、档案室,虽然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但我乐在其中。记得当我第一次拿到28元稿费时心中倍感惊喜,除了感觉“被认可”之外,说实话,这对当时月工资只有42元的我来讲无疑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随后我陆续在多种财会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上百篇专业文章。1988年至1991年在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工作期间,我还十分荣幸地受聘担任过《财务与会计》杂志浙江通讯组组长一职,与《财务与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规范执业 强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之时,浙江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一批在民国时期正规高等院校毕业,部分甚至考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老先生,如朱美璇、尹锡章、沈秉燕、陈林焕、高荫蔼等,他们谦虚谨慎、认真细致、规范执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1986年,事务所在总结执业经验和借鉴兄弟单位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制定并实施了《职业道德规范》、《查账规则》和《验资规则》三项执业规范,并建立了《业务研讨会制度》,采取“边实践、边摸索、边研究、边解决”的方法提出问题,集体讨论,统一处理意见,以《业务研究简报》的形式,印发从业人员执行。1998年事务所脱钩改制后,我从陈如洪老所长手中接过事业发展的接力棒,开始主持全所管理工作。我一贯提倡“一线执业讲规范,执业工作规范化;二线工作讲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目前天健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执业规范体系,在各执业领域中,都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执业指南,同时事务所内部还有执业技术委员会业务指导、分行业的基本信息参考资料、年度审计提示等,以有效地指导实务工作,协调专业分歧,保证执业质量,维护品牌声誉;同时制定实施包括人事、财务、行政、业务发展、分所管理、视觉识别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证日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我认为,制度化管理的要义在于规范化运作、常态化运转和有序化推进,并在内部推进探索与实践,为此,自1994年6月,由天健牵头每年与一家上市公司共同主办两次中国上市公司财会高峰论坛,为事务所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上市公司客户沟通联络、专业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紧抓机遇 顺时应势
天健的每一步发展都牢牢抓住了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并将这些机遇内化为推动事务所发展的动力。1992年12月,原浙江会计师事务所获得财政部批准的执行股份制试点企业社会募集公司审计业务资格(即后来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成为全国首批15家之一。这一资格的获得,使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对象由外商投资企业转向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执业领域的战略性转移,事务所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1998年,在中注协“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国一流大型事务所”的提议下,我作为8位发起人之一创设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08、2009年,天健分别与浙江东方、开元信德合并,这无疑促使天健去掉了地域色彩,开始从区域性强所向全国性大所迈进。随后2010年12月,天健获得H股企业审计资格,成为首批全国12家之一。这为天健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和新途径。
以人为本 广纳贤才
人才是事务所事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上世纪80年代,原浙江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会从高等院校招录3至4名应届毕业生,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90年代中后期,浙江所每年招录大学毕业生十五六人,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人才优势进一步显现。1997年事务所引进了浙江省第一位审计学博士。至1998年脱钩改制时,事务所已拥有包括83名省财政厅在编干部在内的员工共174人,其中注册会计师82名。这样的人员规模在当时国内省级财政厅(局)创办的事务所中也是首屈一指,为天健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证天健基业常青,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选才标准,并按照“公开、择优、竞争、自愿”的原则,每年向20多所大学招录500余名优秀应届毕业生,进一步充实天健的人才储备。在合伙人培养方面,我特别强调畅通合伙人晋升渠道十分重要,为此,天健紧紧抓住事务所转制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制这一契机,由脱钩改制时的11名发起人发展成为195名合伙人的全国性大所。目前,天健共有4 600余名从业人员,其中注册会计师1 600余名,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30名,教授级高级会计师14名,此外,一批资深注册会计师还担任了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2016年,我本人也荣幸地受聘担任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指导专家。
文化引领 凝聚力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天健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在老一辈会计专家严谨细致、尽职勤勉的工作作风熏陶下,天健形成了为人称道的职业风格和文化特质,如制度先导、规范执业;事前计划,事后总结;实地审计,重视取证;草拟文书,字斟句酌;业务研讨,纪要备忘;重大问题,请示汇报;以师带徒,推陈出新;后续教育,分层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等。
1994~1998年期间,由我参与编撰的《最新国际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探索与实践》、《注册会计师业务研究》、《股份制改组与上市公司审计》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系列丛书《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实务——审计报告》等专业书籍先后出版发行;2013年年底,在天健建所三十周年之际,由我主编的《天健文集》、《天健三十周年纪念册》出版发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届会长、财政部原部长刘仲藜、厦门大学教授葛家澍分别作序,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两本书题写书名。这些论著既是天健人管理智慧和专业追求的结晶,也是对天健文化建设成就的最佳诠释。
2012年,在我的提议下并经天健管理委员会通过正式发布了天健文化建设纲要,并归纳总结了天健核心价值观——诚信、公正、务实、专业。此外,事务所还通过内刊《天健视野》、《天健丰采》、宣传片《天行健》及《天健之歌》、天健讲堂等多种途径不断把天健精神发扬光大,并将天健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未来的征途上,在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在所合伙人管委会领导下,我和4 600名天健同仁一道将始终恪守“专业报国、服务社会”的宗旨,奉行“规范执业、稳健经营”的理念,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向着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执业、专业化发展、国际化服务的中华民族一流强所目标挺进!
(原载《财务与会计》2016年第19期)